EN 12278:2017是歐洲標準化委員會(CEN)發布的登山裝備-滑輪-安全要求和試驗方法標準,適用于登山(含攀巖)中使用的滑輪,屬于個人防護裝備(PPE)范疇,受歐盟 (EU) 2016/425 PPE 法規管轄。

EN 12278:2017標準適用范圍:
該標準規定了用于登山和攀巖的滑輪的安全要求和測試方法,確保其在高負荷和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安全要求:
滑輪必須具備足夠的機械強度、耐磨性、抗腐蝕性,并能在規定的溫度范圍內保持性能穩定。設計上也需考慮人體工程學,便于操作和維護。
測試方法:
包括靜態強度測試、動態沖擊測試、耐磨性測試、抗腐蝕性測試和溫度穩定性測試等,以驗證滑輪在實際使用中的安全性能。
EN 12278:2017標準項目測試方法:
1. 靜態強度測試:驗證結構承載極限
靜態強度測試旨在模擬建筑在靜態載荷下的抗變形和破壞能力,核心是 “逐步加載 + 監測形變”。
確定測試載荷:根據標準要求,按建筑設計用途施加均布載荷(如樓面活荷載)或集中載荷(如設備重量),載荷值需覆蓋設計值的 1.2-1.5 倍。
布置監測點:在結構關鍵部位(如梁、柱、節點)安裝位移傳感器、應變片,實時監測形變和應力。
加載與判定:分階段緩慢加載,每級載荷保持 10-30 分鐘;若加載至規定值時,結構無永久變形、裂縫或破壞,即判定合格。

2. 動態沖擊測試:模擬突發沖擊載荷
該測試針對臨時建筑可能遭遇的突發沖擊(如人員墜落、物體撞擊),核心是 “瞬間沖擊 + 觀察恢復性”。
選擇沖擊方式:按標準可采用自由落錘沖擊(如規定重量的鋼錘從指定高度落下)或水平沖擊(如液壓裝置推動沖擊塊)。
設定沖擊參數:沖擊能量、沖擊點需符合標準,例如針對樓面結構,落錘重量和高度需對應建筑的抗沖擊等級。
結果判定:沖擊后檢查結構是否出現裂縫、松動或功能失效;若僅產生可恢復的彈性變形,無永久損傷,則合格。
3. 耐磨性測試:針對表面材料耐用性
主要針對建筑的地面、墻面等易磨損部位,核心是 “模擬反復摩擦 + 量化磨損量”。
制備樣品:從建筑表面截取標準尺寸的樣品(如 100mm×100mm),確保樣品表面狀態與實際使用一致。
選擇測試方法:常用Taber 耐磨儀(適用于硬質表面)或馬丁代爾耐磨儀(適用于軟質表面如地毯),按標準設定摩擦次數(如 5000 次、10000 次)和摩擦頭壓力。
判定指標:測試后測量樣品的重量損失(如≤5mg)或表面磨損等級(如無明顯劃痕、露底),符合標準閾值即合格。
4. 抗腐蝕性測試:模擬惡劣環境影響
針對建筑金屬構件(如鋼架、連接件),核心是 “模擬腐蝕環境 + 評估腐蝕速率”。
選擇腐蝕環境:按標準可采用中性鹽霧測試(5% NaCl 溶液,溫度 35℃)、濕熱測試(溫度 40℃,濕度 95%),或針對特定場景的工業腐蝕測試。
設定測試周期:根據建筑預期使用環境,設定測試時長(如 24 小時、168 小時),期間定期觀察樣品狀態。
結果判定:測試后檢查樣品是否出現銹蝕、涂層剝落;通過稱重計算腐蝕速率(如≤0.1mm / 年),或按標準評級(如銹蝕等級≤2 級),達標即合格。
5. 溫度穩定性測試:驗證極端溫度適應性
模擬臨時建筑在高溫、低溫或溫度循環下的性能穩定性,核心是 “溫度循環 + 監測結構變化”。
設定溫度范圍:按標準要求,通常涵蓋 - 20℃(低溫)至 + 60℃(高溫),或根據建筑使用地區調整極端溫度值。
執行溫度循環:將樣品放入高低溫箱,在高溫、低溫下分別保持 8-12 小時,循環 3-5 次;期間監測結構尺寸、連接強度。
判定標準:循環后檢查結構是否出現開裂、變形、部件脫落;若關鍵性能(如承載能力)下降不超過 10%,則判定合格。
登山滑輪屬于 III 類 PPE(個人防護裝備),CE 認證流程需嚴格遵循Regulation (EU) 2016/425 法規,核心是通過 “技術文檔審核 + 公告機構介入 + 型式檢驗” 確保產品安全。
登山滑輪CE認證流程:
1. 確定認證依據與產品分類
2.準備樣品送實驗室測試
3. 技術文檔(Technical Documentation)編制
4. 完成Module B形式檢驗CE證書
5. 簽發 CE 證書與加貼 CE 標志
6. 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完成D證或者每年抽檢完成C2證書
7. 后續維護與合規性保持
